公司欠债8亿资产遭冻结,东莞富豪却闷声套现逾20亿

2021-07-09 15:33:01

涡轮流量计 http://www.587509.com

  

  持续盈利的搜于特2020年突然巨亏近18亿,连续三次下修业绩,因为恰好在大股东减持之后,引发投资者掩护股东套现的质疑。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首发

  作者:黄琪鑫

  编辑:陈涧

  设计:岚昇

  实习生:武宜和

  7月3日,服装品牌“潮流前线”的母公司搜于特(002503.SZ)公告称,由于债务逾期等原因,公司部分资产被查封、冻结。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逾期债务合计8.85亿元,占公司2020年净资产的23.45%。

  7月7日,深交所就搜于特深陷多项诉讼、涉诉金额高达6.8亿元的情况再发关注函。

  公司正面临危机,现金流枯竭,但大股东早早套现肥了腰包。

  2020年连续三次下修业绩后“财务洗澡”,搜于特迎来十年首亏,净亏损17.71亿元。而搜于特恰好在大股东减持完毕之后下修业绩,引发投资者对其是否在掩护股东“精准”减持的质疑。

  尽管搜于特否认上述说法,但实控人在过去三年里频繁减持套现是事实。从2018年三季度起,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便开始减持,曾在7个月里套现约19亿。再加上2020年11月到次年1月的密集减持,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已累计减持至少22亿元。而在不断减持和被强制平仓后,其持股比例从曾经的63.30%降至目前的21.45%。

  搜于特依靠“潮流前线”起家,后又剑走偏锋转型服装供应链,成为一家百亿级别的企业,创始人马鸿则常年位列东莞富豪榜前排。看似转型成功的搜于特,是如何走到如今这一步的呢?

  服装企业成功转型?

  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生于潮汕地区“纺织基地”普宁市的马鸿,便已开始做布料和服装批发零售的生意。2005年,正值服装市场迅猛发展,尤其是女装销售一片火热时,搜于特服饰有限公司在东莞市道滘镇成立了。

  搜于特最初由马鸿及其兄妹马少贤、马少文共同创立,后来马鸿通过增资等方式,逐步成为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搜于特实控人马鸿。

  当时,快时尚品牌Zara和H&M正相继进入中国,国际巨头优衣库已经在国内开了不少门店。在新一轮的竞争格局中,本土服装品牌如以纯、美特斯邦威等大都主攻一二线城市。后来者搜于特则将重心放在了竞争不那么激烈的三四线城市,从运营“潮流前线”起步,也将其定位为平价的快时尚品牌。

  搜于特恰好赶上服装市场红利期,下沉市场战略又让其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2008年,公司总资产已经过亿,到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时,搜于特通过直营和加盟结合方式已拥有982家专卖店,总资产比2008年又将近翻了一番。

  上市的前几个年头,搜于特业绩稳定增长,但受服装行业低迷大环境影响,到2014年,公司业绩开始走下坡路,出现营收、净利润双降的局面,其中净利润更是较2013年跌超55%。

  为了扭转颓势,搜于特在有着布料和服装批发经验的马鸿掌舵下剑走偏锋,选择涉足供应链业务。

  2015年,搜于特通过设立全资子公司东莞搜于特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上游对接大量厂商,下游对接各大品牌,而公司则充当一个中间商的角色,提供原材料集中采购、设计、仓储等服务。

  短短几年时间,供应链业务已成为公司营收的中流砥柱。年报显示,2016年—2018年,搜于特供应链管理业务分别实现43.24亿元、148.03亿元及154.09亿元营收,占总营收的比重在2018年超过80%。官方资料显示,搜于特目前已在全国各个纺织服装集群地设立了12家供应链管理控股子公司。

  

  ▲搜于特2020年主营收入构成。

  从整体营收来看,2016年至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都同比增幅均超190%,净利润同比增幅都超69%。2018年,搜于特首次入榜《财富》中国500强,位列第402位。

  在服装行业哀鸿遍野之际,转型押注供应链业务的搜于特,业绩再迎高光时刻。

  资金危机爆发

  尽管搜于特业绩一路高歌,背后却暗藏现金流危机。

  2016年至2018年,搜于特连续三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净额为负,分别为-6.12亿元、-8.82亿元及-5.91亿元。相比较公司的百亿营收以及上亿元的净利润,搜于特的现金流却十分吃紧,这一情况甚至引来深交所质疑,发函问询其合理性。

  而公司业绩迅猛增长的势头,也在2018年戛然而止,搜于特的净利润同比上一年下滑41.50%至3.58亿元。进入2019年,搜于特业绩继续呈下滑态势,公司全年营收、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30.08%、43.81%。

  虽然从营收上来看,搜于特的数据特别漂亮,但由于供应链以及服装业务会积压大量存货,实际上占用了大量资金,就导致搜于特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的比例节节攀升,而现金流情况则不容乐观。

  2020年,在财务报表中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14亿元后,搜于特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余额合计占总资产的比例仍然超过52%,占用了约55.73亿元的资金。

  潜藏已久的危机终于暴露出来。

  2020年,搜于特连续三次下修业绩,最后爆出巨额亏损。财报显示,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3.36%,净亏损17.71亿元,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也为-16.26亿元。

  

  ▲搜于特净利润情况。

  而令外界讶异的是,公司前三季度披露的净利润均为正向,截至三季度仍盈利2566万元。年报的“财务大跳水”也引起了深交所的注意,问询其作出业绩预计时是否经过审慎判断,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

  搜于特解释称,受新冠疫情影响,供应链业务上下游复工复产延缓;同时品牌服饰业务终端店铺开业时间延迟、客流减少等原因导致营业收入下降。

  从搜于特的解释来看,存货也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财报显示,由于库存积压大,资金回笼慢,2020年11-12月对库存存货进行降价促销,导致亏损7.5亿元。加之报告期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14亿元,造成了公司的巨额亏损。

  而搜于特“存贷双高”的情况也引起了监管的注意。2021年4月,搜于特披露因3.69亿元债务逾期,公司的银行账户遭到冻结,而在年报中,搜于特表示,搜于特货币资金余额为11.37亿元,其中银行存款为7.0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账面上趴着十几亿资金,却还不起3亿多的债务,这种情况有点似曾相识。

  而对于2020年年报,亚太(集团)会计师事务所早出具了带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股东闷声发大财

  虽然外界对搜于特这家公司鲜有耳闻,但其实际控制人马鸿,早在11年前搜于特上市时,就已成为东莞赫赫有名的富豪。

  而在上市公司业绩开始走下坡路的2018年底,马鸿就另有了打算,其通过减持套现的资本造富之路就此拉开序幕。

  《每日经济新闻》曾报道称,在2018年11月-2019年6月,搜于特频繁从外部引入新投资者,通过近七个月内的四次股权转让,马鸿及其一致行动人兴原投资共套现约19亿元。

  尝到资本市场的甜头后,搜于特开始频繁进行“市值管理”。

  2020年初疫情肆虐时,搜于特于2月12日发布公告,称拟以自有资金2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经营范围(拟)包括医用卫生口罩生产等。此后数日,搜于特不断向外界释放口罩项目的生产筹备、出口认证等积极推进信息,成为热门的口罩概念股。

  而据《财经》报道,公告发布近1个月后,公司相关产品仍未投产。在医疗概念股被热炒之下,搜于特创造了十个交易日八度涨停的情形,被股民戏称为“口罩妖股”。同时,在公司股价上涨后,实控人亲属、公司股东则开始减持。

  据财经统计,公司前高管马少贤以及第三大流通股东嘉兴煜宣当时减持3863万股,套现金额达到约1.36亿元。有投资者在深交所互动平台质疑,公司是借机蹭热点,大股东及高管则借机在高位减持。

  不仅如此,在2021年公布上年业绩的节点,搜于特恰好在大股东减持之后下修业绩的操作又引发外界议论。

  

  ▲搜于特股东减持情况,资料来自公司公告。

  搜于特第一次下修业绩的时间为2021年1月30日,将净利润从-5000万元至5000万元下修至亏损7.8亿元至9.8亿元。而实际控制人马鸿及其一致行动人兴原投资从2020年11月到2021年1月累计套现1.49亿股,套现金额3.1亿元。2021年1月21日,搜于特宣布该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

  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提问:公司在2020年12月28日的业绩预告还是亏损5000万,在马鸿减持完成后业绩便开始变脸,公司是否在配合大股东减持套现?公司高管精准减持是否在知道相关内幕交易的前提下完成?

  对此,搜于特否认用业绩掩护股东“精准”减持,其表示,公司股东广州高新投资、董事长马鸿及其一致行动人广东兴原投资的减持行为,是自身资金需求下的依规减持,公司不存在修饰前三季度利润,配合股东减持的问题。

  截至目前,搜于特尚未回复深交所6月2日下发的问询函。搜于特最新股价为1.51元/股,较最高价9.53元时已经跌去了84%。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松原信息社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