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我国工业母机行业处于世界第二梯队 “大国重器”亮点纷呈

2023-01-09 16:53:01

儿童白癜风

  9月6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主题是“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介绍,我国装备制造业处在向中高端迈进的关键时期,但也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供应链存在断链风险、产业发展环境尚需改善等问题。

  王卫明在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目前我国工业母机行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整体处于世界第二梯队,为国防安全和制造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王卫明介绍,十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整体看,装备制造业处在向中高端迈进的关键时期,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但也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供应链存在断链风险、产业发展环境尚需改善等问题。” 王卫明说。

  一是产业规模持续扩张。2012-2021年,装备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2%,始终保持中高速;特别是今年以来克服疫情影响率先回升,拉动制造业较快恢复。截至2021年底,装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达10.51万家,比2012年增长近45.30%;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达到28.83万亿、26.47万亿和1.57万亿元,比2012年分别增长92.97%、47.76%、28.84%。

  二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1年,装备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0万亿元,同比增长18.58%。造船三大指标保持领先,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2年居世界第一。汽车保有量从2012年的1.2亿辆增长到3.1亿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稳居世界第一。

  三是“大国重器”亮点纷呈。C919试飞、“蛟龙”潜海、双龙探极。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白鹤滩水电站顺利投产;“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机组全面建成投运并实现“走出去”;国产首制大型邮轮实现主发电机动车。

工业母机处于世界第二梯队

  王卫明在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工业母机是工业现代化的基石,目前我国工业母机行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整体处于世界第二梯队,为国防安全和制造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具体表现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自主开发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突破了全数字化高速高精运动控制、多轴联动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了卧式双五轴镜像铣机床、8万吨模锻压力机等为典型代表的一批高端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平均无故障时间间隔(MTBF)实现了从600小时到2000小时的跨越,精度指标提升20%。

  二是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国产高档数控系统实现从无到有,在国产机床中市场占有率由专项实施前的不足1%提高到31.9%;五轴摆角铣头等功能部件的市场占有率由不足10%提升至30%以上;数字化刀具市场占有率由不足10%发展到45%。

  三是满足了国内重点行业对制造装备的基本需求。飞机结构件生产装备实现自主可控,航空发动机涡轮盘、叶片等制造装备从无到有;支撑了运载火箭等重大工程主要结构件的加工生产;汽车冲压生产线国内和全球新增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0%和40%;发电设备制造领域实现了由进口为主到走向出口的转变;研制成功船用重型曲轴所需的车铣加工中心,掌握了自主制造船舶大型零部件的能力。

  王卫明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工业母机行业顶层设计,统筹产业、财税、金融等各项政策,积极推进专项接续,进一步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和机制,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强化产业基础,培育优质企业和产业集群,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工业母机行业高质量发展。

制造业机器人应用密度十年增长13倍

  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介绍,2021年机器人全行业营业收入超过13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达36.6万台,比2015年增长了10倍,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郭守刚介绍,我国工业机器人应用覆盖国民经济60个行业大类、168个行业中类。据有关机构统计,2021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人超过300台,比2012年增长约13倍,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在教育、医疗、物流等领域大显身手,不断孕育出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精密减速器、智能控制器、实时操作系统等核心部件研发取得重大进展,太空机器人、深海机器人、手术机器人等高复杂度产品实现重要突破,行业内10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发展壮大。

  郭守刚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将全面落实《“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一,着力夯实产业基础,开展机器人关键基础提升行动,完善标准、检测、认证体系,支持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加快补齐专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艺等产业短板,打造更多高端化智能化产品。

  第二,积极拓展行业应用。实施“机器人+”应用行动,组织产需精准对接,加快成熟场景普及推广,加大新兴领域产品创新,做强细分领域特色应用,助力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第三,培育壮大优质企业。支持企业深耕细分行业,加快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鼓励行业骨干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在整机、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等领域,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松原信息社版权所有